新闻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评建动态】“ 六元 ”文化学习要点

发布日期:2025-06-16 浏览量:

贵阳学院“ 六元 ”文化学习要点

 

一、学校“六元”文化体系

红色文化

阳明文化

端菜文化

诗词文化

数据文化

生态文化

二、学校“六元”文化建设路径

着力构建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阳明文化与贵州阳明文化转化运用相融合;

“端棻”文化与贵州近现代教育文化史研究相融合;

诗词文化与“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数据文化与人才培养相融合;

生态文化与学科建设相融合的建设路径。

三、学校“六元”文化建设成效

(一)红色文化——品牌引领,育人模式创新

近年来,学校探索红色文化学习、实践与探索的一体化育人模式。贵阳学院首倡的“薪火黔行” 红色育人项目已然成为贵州省教育行业传承推广红色文化的品牌项目。“薪火黔行——红色文化实践课”获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金课”。“薪火黔行——红色文化与传承”项目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获贵州省银奖。2025年贵阳学院师生在“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作品《新青年聆听先辈故事,新征程书写盛世华章》获本科院校组二等奖。

(二)阳明文化——历史悠久,转化创新发展

贵阳学院是贵州省最早从事阳明文化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便有一批从事哲学、历史、文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着手阳明学研究。学校依托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和阳明文化馆,积极参与省市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项目,创建“阳明心乐坊”“阳明乐教课堂”。2022年建成的阳明文化馆,通过不定期举办鱼梁讲会、知行论坛、阳明讲坛、青年学术沙龙、经典传习读书会等论坛讲座,在传播和普及阳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端棻文化——学术搭台,传承教育精神

2017年春季,在省委、市委的关心与支持下,贵阳学院正式成立“李端棻研究院”。李端棻研究院自2017年7月组建以来,每年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旨在将李端棻教育思想融入到贵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中。

(四)诗词文化——诗教浸润,书香校园提质

2000年前后,原贵阳师专中文系师生围绕诗教开展了创作、朗诵、采风、办报等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成立了“菜花诗社”,学生成立了“远帆文学社”,并定期组织各类“诗词朗诵会”,深受师生的喜爱和好评。学校依托文化传媒学院将诗词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创办《远帆文学》刊物。学校连续十年举办“翰墨书香”诵读比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五)数据文化——科技赋能,产教融合深化

2024年,学校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科研平台;与天津大学联合申报并获批“贵州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 全省重点实验室,并依托实验室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加入全国鸿蒙端云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担任会员单位。在贵阳贵安云上屯举办的2024年华为云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论坛上,我校代表队荣获“华为开发者大赛”高校组省一等奖两项、“2024华为鲲鹏应用创新大赛”高校组赛道省二等奖。

(六)生态文化——学科协同,服务绿色发展

学校《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被贵州省教育厅列为高校必修课程,学校作为贵州省五所试点高校之一于同年开展生态文明普及教育工作。截至目前,贵阳学院已对2019级至2024级所有普通本科生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学校建设有“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团队参与了农业农村部重点支持的西南地区紫茎泽兰200亩灭除技术示范活动,通过科普提升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为贵州省生物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学校是贵州省“优美校园”,校园环境经过多年的打造,形成了苾园、梨园、桃园、竹园、桂园、生态园和鱼梁河峡谷等7个景观景点。

电话:5231950 

邮编:550005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见龙洞路103号

版权所有@贵阳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ICP备案号:黔ICP备10200552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0293号